更新時間:2018-03-08
瀏覽次數:5733
實驗室高壓釜的使用
一、實驗目的
1、了解高壓釜的組成與構造,;
2,、掌握高壓釜的安裝與操作;
3,、通過加熱水的實驗,確定水蒸氣的壓力與溫度的關系。
二,、實驗原理
1、高壓釜的基本結構,。
高壓釜由反應容器,、攪拌器及傳統(tǒng)系統(tǒng)、冷卻系統(tǒng),、安全裝置,、加熱爐等組成。
圖1:GCF型系列試驗高壓釜示意圖
三,、安裝與使用
1,、高壓釜應放置在符合防爆條件的實驗室內工作,在裝備多臺高壓釜時,,應分開放置,。沒見操作室均應有直接通向室外或通道的出口,應保證設備地點通風良好,。
2,、在裝釜蓋時,應防止釜體釜蓋之間密封面相互磕碰,。將釜蓋按固定位置小心的放在釜體上,,擰緊主螺母時,必須按對角,、對稱的分多次逐步擰緊,。用力要均勻,不允許釜蓋向一邊傾斜,,以達到良好的密封效果,。
3、正反螺母連接處,,只準旋動正反螺母,,兩圓弧密封面不得相對旋動,所有螺紋連接任在裝配時,,應涂潤滑油,。
4、針型閥系線密封,僅需輕輕轉動閥針,,壓緊密封面,,即可達到良好的密封效果。
5,、用手盤動釜直的回轉體,,檢查運轉是否靈活。
6,、控制器應平放在操作臺上,,其工作環(huán)境溫度為5-40°C,相支溫度小于85%,,周圍介質中不含有導電塵埃及腐蝕性氣體,。
7、檢查面板和后板得可動部件和固定接點是否正常,,抽開上蓋,,檢查接件接觸是否松動,是否有因運輸和保管不善而造成的損壞和銹蝕,。
8,、控制器后板上有接地端子,應可靠的接地,。
9,、連接好所有導線,包括電源線,、控制器與釜間的電爐線,、電機線、熱電偶和測速器導線,。
10,、將電源開關扳上,電源信號燈亮,。
11,、在數顯表上設定好操作溫度,然后扳上加熱開關,,電爐接通,,加熱指示燈亮,扳上腳板開關,,電機通電,,攪拌指示燈亮。
12,、緩慢旋動調速旋鈕,,使電機緩慢啟動,觀察電機是否為正轉,無誤時,,停機掛上皮帶,,再重新啟動。
13,、旋動加熱旋鈕,,即開始加熱,電壓表指示加熱電壓,。加熱電壓調整的適當,,可減少溫沖,,達到較高的控溫精度,。
14、操作結束后,,可自然冷卻,、通水冷卻或置于支架上冷卻。待降溫后,,再放出釜內帶壓氣體,,使壓力降至常壓,再將主螺母對稱均等旋松,,再卸下主螺母,,然后小心的取下釜蓋,置于支架上,。
15,、每次操作完畢,應清除釜體,、釜蓋上之殘留物,,住密封口應經常清洗,并保持干凈,,不允許硬物或表面粗糙物進行擦拭,。
四、實驗操作,。
1,、按上述步驟安裝好設備(實驗前由老師完成)。
2,、向壓力釜中通入氮氣0.5MPa左右,,試壓20分鐘,觀察壓力表讀數是否下降,,結果不下降,,說明壓力釜不漏氣。
3、試壓結束,,放掉釜內的氮氣,。
4、接通電源,,開始攪拌和加熱,,控制攪拌速度,若攪拌軸過熱,,則用冷卻水進行冷卻,。
5、將溫度設定在180°C,,從100°C時開始記錄壓力釜的壓力表讀數,,每個10°C記錄一次,共計8次,。
6,、實驗結束后,先通冷卻水對釜液進行冷卻,,冷卻到80°C以下時,,打開放空閥,將釜內壓力卸掉,。
五,、數據處理。
1,、原始數據記錄
2,、數據處理。
六,、注意事項
1,、嚴禁帶壓操作。
2,、用氮氣試壓的過程中,,仔細觀察壓力表的變化,達到試壓壓力,,立即關閉氮氣閥門開關,。
3、釜體加熱到較高溫度時,,不要和釜體接觸,,以免燙傷。
4,、試驗完成應該先降溫再泄壓,,否則可能被高溫蒸汽燙傷,。
5、在操作前,,應仔細檢查有無異狀,,在正常運行中,不得打開上蓋和觸及板上的接線端子,,以免觸電,。、
6,、升溫速度不宜過快,,加壓亦應緩慢進行,尤其是攪拌速度,,只允許緩慢提升,,如遇停電,應即將調速旋鈕調回零位,。
7,、不得速冷,,以防過大的溫差壓力造成損害,。
8、爆破膜在使用一段時間后,,會老化疲憊,,降低爆破壓力,也可能會有介質附著,,影響其靈敏度,,應定期更換。
9,、實驗完成應及時關閉水閥和電源,。
七、實驗結果及討論
由實驗數據可知:高壓釜內反應溫度和壓力在100-110度之間基本上沒有壓力的變化,,120-150度之間呈線性變化,,150度之后,壓力隨溫度的變化越來越快,。
從溫度-壓力圖中也可以看出大致的趨勢,。